唐县卓景铜雕厂

关羽的忠义表现

发布时间:2019-09-03 | 访问次数:15560

关羽能文能武、道德高尚,但令关羽获得后世景仰、万世流芳的原因,主要是他的「忠义」,和随着忠义相生的正气。关羽的忠义,可概括为以下几点:

贴金关公铜雕

贴金关公铜雕

坚守承诺,从一而终

在刘关张结义后到赤壁之战前十九年,刘备的处境并不好过,寄人篱下,屡败屡战,关羽十馀年甲不离身,夜不安睡,长年随刘备东征西战。但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,一生都遵守结拜时的誓言,不因困境而变迁,不因名利而摇摆。儘管当时实力比刘备强得多的曹操以厚礼相待,关羽投降时亦不讳言会寻找兄长,且坐言起行,当知道刘备下落时便即时离开许昌与刘备会合。 

义薄云天关公像

义薄云天关公像

在三国时代,军阀之间互相征伐是常事,不过,两军交战,一决生死外,还可以选择投降。当时,掌权的军阀全是汉人,战争不涉及民族存亡,纯粹是军阀之间的利益争夺,投降等如是换了顶头老闆,与现今职员转工的心态差不了多少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,当时投降曹操,等如是归顺政府,对敌对的将士谋臣来说,除了保存性命外,更可得到封爵赐号,续享荣华富贵,在人情和道义上并无不妥。事实上,曹操亦能善待归顺者,他很多得力的部下都是来自敌对阵营。但关羽不受这大潮流影响,坚守个人原则,不因利诱而卖主求荣,在当时来说,确是十分难得。

谨守礼节,明乎尊卑

忠义讲求上下尊卑,尤其是君臣之间,臣下绝不能恃宠生骄,在言行上肆无忌惮,关羽便深明此道。每当与刘备面对外人时,关羽必站立在旁以显君臣之道,即使面对刘备的夫人,关羽在礼节上亦不敢有丝毫大意,以免招来閒言蜚语。

关羽向曹操投降后,即使曹操刻意安排把关羽与义嫂共处一室,以图乱其君臣之礼,但关羽持烛于室外,夜读《春秋》,以避瓜田李下之嫌。到许昌后,关羽将曹操所赠美女全部送予服侍义嫂,且三日一次于门外行礼问安,这些都显示出关羽严守伦理的尺度。

坦诚相对,无需讳言

关羽面对敌人时绝不畏缩,拒降后敢对孙权痛骂,尽显为人光明磊落的一面,连敌人都不能不折服。试举另一例子:关羽投降后去到许昌,一日,曹操见关羽的战袍已旧,便为其度身造了新的战袍相赠,关羽穿上新战袍后仍用旧袍罩上。曹操以为关羽出于节俭,关羽则毫不讳言是不敢以丞相所赠之新袍而忘记兄长所赐之旧袍,曹操不禁叹为义士。

从敌人对关羽死后的处理方式,便可见証历史对他一生忠义的评价。三国期间处理俘虏最常见的方式是斩首后弃尸于野。关羽死后,孙权将其首级献给曹操,目的是有意嫁祸。曹操收到后洞悉孙权的意图,故另刻沉香木作为关羽身躯厚葬于洛阳,数日后曹操亦因病逝世;最后孙权亦以厚礼将关羽的身体葬于当阳。两者作为三国时期中两大集团的最高领导,均以厚礼对待敌人关羽的遗体,可见两人对他毕生忠义的尊重。

不怕牺牲,从容就义

赤壁之战后,曹操大败,被关羽拦阻于华容道。关羽为报答曹操昔日知遇之恩而放过曹操,在当时来说,这是违抗军令,罪该杀头,但为昔日情义,关羽已将个人生死置诸度外。

关羽被擒后,孙权亦曾尝试以利诱降,但关羽即时断言拒绝。关羽以前亦曾向曹操投降,但两者情况不同。投降曹操,是为了保护刘备两位夫人的安全,是出于对刘备尽忠的考虑,且当日是降汉不降曹;向孙权投降,则牵涉个人气节,关羽宁愿被处死也不愿投降,最终从容就义。  

结论

关羽以忠义万古流芳,但在正史里,他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。陈寿的《三国志》曾批评他为「刚而自矜」、「以短取败」,事实上,关羽刚烈的个性确为他带来不少麻烦,甚至成为他兵败被杀的主因。

然而,中国人从来都是敬仰那些忠贞信义,不为一己之私而为国为君作出牺牲的人。关羽不完美的性格,正好为世人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好例子,就是忠义是个人的价值取向,不是圣人才可成就忠义;只要有信念,任何人皆可做到。关羽的一生,清晰地为后世提供了忠义的基本准则,成为后世忠义的典范,凡人的缺点无损历史对关羽的尊敬。

忠义英魂,千古同钦!

首页 导航 电话 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