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县卓景铜雕厂

浅谈古代佛教造像的起源

发布时间:2019-12-20 | 访问次数:16319

佛像不是凭空而就的,其造型来源于生活,是生活的反映。来源于印度的佛像也不是凭空而就的,释迦摩尼涅槃以后,佛教徒由于敬仰与敬畏,不敢用雕像去直接表现佛,只能通过遥想来表达对佛的忆念。只是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,佛教造像才产生出来,但其雕像的宗教神秘性极强。雕像作为宗教膜拜的对象被赋予人们可认同的极高的灵性与神力。我们知道,在佛教教义中,总要把西天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对立,其所追求的就是要灭绝世俗的享受,宣传的就是尘世的琐微与卑下,以衬托出西天的神圣与美好。但是,在创立自己的教义体系和弘教时,却不可能和现实的世俗社会所脱离,其想像的神圣形象不可能没有现实会的形象存在。相反,为了推销教义并使其为普通民众所接受,宗教还要有意识的与世俗社会相适应,并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。随着宗教形象创造者的身份越来越复杂,宗教艺术中的世俗化成分也越来越多,越来越浓。

纯铜彩绘鎏金文殊菩萨佛像

纯铜彩绘鎏金文殊菩萨佛像

佛教造像本来是为了僧徒坐禅开悟的,但为了吸引一般百姓,佛教教法则主张应该首先使百姓从感官上接受佛像,皈依三宝。民众的快乐本能与精神享受意识也促使宗教艺术做出迎合与改变。例如唐代佛教雕像接近人间与世俗的表现,还有现世的世俗色彩。菩萨、梵天女像更接近于写实。敦煌壁画中,那些盛装艳服,婀娜多姿、妖媚动人的菩萨像与飞天像等,看上去的确如宫中嫔妃一样的贵族妇女,写实性极强。宗教艺术的创造者思想、性格、美学情趣和生活背景与宗教的要求形成差距,他们在创造宗教艺术作品时并不一定完全以颂神与宜教为目的,而是融进了时代的精神、个人的情感与美学思想,甚至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制约了佛像的创作,这便使得创作的宗教艺术作品具有较浓厚的现实内容和世俗色彩,从而使得宗教艺术作品超越宗教的内容,突破了神性的束缚,而闪现出美的光辉。

立式和坐式的漆金彩绘地藏王菩萨雕像

立式和坐式的漆金彩绘地藏王菩萨雕像


首页 导航 电话 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