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县卓景铜雕厂

从“马踏飞燕”看铜雕马的设计与创新

发布时间:2019-07-11 | 访问次数:11108

在古代战争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而且一直是人们心目中“神骏”一词的代名词,因此古往今来,爱马之人多若繁星,从帝王将相到艺术家,甚至普通平民,莫不对其宠爱有加。而汉代及唐朝正是两个将马爱得如痴如醉的朝代。汉代的郊祀歌中便有颂扬天马的章句,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更是将爱马的狂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唯其如此,汉唐两代对于马的艺术刻划也是神形兼备,曲尽其妙。先说唐代,这是一个画马名家辈出的时代,从唐初的江都王绪,到稍后的曹霸,再到韩干,代有才人,各领风骚数十年。其中尤其是韩干,因其传世作品《照夜白图》构图洗练,神采内蕴而名噪古今,以至有许多神乎其技的传说。至于汉代对马的形象刻划,过去人们曾通过汉代的画像石、画像砖、墓俑,以及汉墓壁画等载体有所了解。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马俑所表现出的艺术成就,便早己令世人惊叹不已。不过这时她们多是实用骑乘的面目出现,多多少少还是限制了艺术家们艺术想像力的发挥。只有当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那件“马踏飞燕”铜雕横空出世以后,我们才真正地领悟到了,汉代的艺术家对于马的精髓的理解已到了何等的程度!而其对艺术构思的运用又到了何等巧妙的地步!

奔马群铜雕

奔马群铜雕

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中出土的这件“马踏飞燕”铜雕,早己是一件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。从其出土之日起,便引来了无数的目光与赞叹。其肌肉的饱满匀称,骨骼的刚健有力,以及细部刻划的准确逼真,曾让人认定她是一件汉代的相马法式。但见她昂首奋蹄,疾驰如风,对侧快步的步伐矫健无比,风驰电掣般的速度,令其腾空而起,于是,一只正在奋翅疾飞的鸟儿便被踏在了脚下.鸟儿枪惶回顾,要看清是何方神圣。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唐人李贺的诗句:“此马非凡马,房星本是星,向前敲瘦骨,犹自带铜声。”这一艺术构思,不仅表达了骏马的神速,更绝的是将整件作品的重心,都集中在飞鸟的身上,形成了一种绝妙的平衡。绝佳的造型,精妙的构思,既使是今天看来,也仍令人叹为观止。

铸铜工艺-马雕塑

铸铜工艺-马雕塑

南朝齐人谢赫在其画学名著《古画品录序》中,开宗明义地指出:“虽画有六法,罕能尽该;而自古及今,各善一节。六法者何?气韵,生动是也;骨法,用笔是也;应物,象形是也;随类,赋彩是也;经营,位置是也;传移,模写是也。”这是口前所见我国最早就绘画理论进行的总结。在这段理论总结当中,谢赫虽然将“气韵”、“骨法”等法则放在了首要的位置,但正如今人阮璞所言,谢赫“六法”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相辅相成。其所以要按如此顺序进行安排,不过是沿袭了当时文论、书论常用的,“将被评论的作品加以拟人化、人格化”的习惯而已121。至唐人张彦远,就己精辟地指出:“至于经营位置,则画之总要131。已将艺术作品的造型构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。如果将谢赫这段理论同“马踏飞燕”铜雕结合起来看的话,除了第四条及第六条涉及到用笔和着色等具体的绘画技巧之外,二者之间几乎是丝丝入扣。“马踏飞燕”铜雕形象逼真,肌肉饱满,骨骼刚健,气韵生动。尤其是造型设计异常精妙,出人意表,匪夷所思。可以说已将“经营,位置是也”这一法则发挥得妙到毫巅。如果谢赫本人有幸亲眼目睹,必定也会击节赞叹不己。

有关“马踏飞燕”这一艺术造型的生活源泉,曾有人做过一些推测。但是有关她的艺术渊源却无人论及.那么她仅仅只是出于一时的灵感,还是有着深厚的艺术积淀呢?1978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汉墓葬的发掘151,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。云梦睡虎地M44出土的一件漆扁壶,在黑色的漆地上,扁壶两面各以红、褐漆绘有一幅动物图案。其中一面是一头肥壮的,昂首直视,四蹄踞地,尾巴下垂,稳若泰山;另一面则是一匹奔马和一只飞雁。这同一件器物上一动一静的两个画面,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己可见漆画作者的颇具匠心。然而,如果仔细地加以揣摩,作者这一构思的精髓还不仅仅局限于此。且看与牛相对应的动感画面,其中心位置为一匹奔驰的马所占据,马身作褐色,而肩、臀、四蹄等着力的部位则用红色加以衬托,更显其矫健。只见她马首低垂,曲项展背,奋力疾驰;四蹄翻飞,三足腾空,仅以左前足着地,对侧步的特征亦十分明显。整个作品己可称得上是形神兼备。

然而,尽管如此,作者仍感到意犹未尽,可能觉得画既显得单调,也还不足以表现马的神骏。于是,一只展翅疾飞的大雁便跃然而出。作者将这只大雁安排在马背的上方,整个画面的右上角。雁身绘褐色,咏、首作红色,并以红色勾勒整体轮廓。大雁长颈努力前伸,双腿后蹬,两翼齐展。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在奋力飞翔,以追赶疾驰的骏马,然而却终究只能望其项背,徒唤奈何。于是,作者通过这样一马一雁竞驰的画面安排,形象地向人们表现了鸟飞虽疾,却不及骏马奔驰如风的意境,展现了千里马的神骏异常。这幅漆画,我们可以名之曰“马雁竞驰”。分析上述“马雁竞驰”漆画和“马踏飞燕”铜雕,我们可以看到,她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,即由奔马和飞鸟构成一幅整体画面,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习知的鸟飞高疾,却无奈马奔迅疾何,反衬出千里马的速度与力量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。进一步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“马雁竞驰”的的画面构图,作者颇费了一些心思,也很巧妙。但毕竟尚属草创,还没有能够彻底摆脱鸟飞于天,马行在地的习惯思维,故而,于巧妙之中难免还透露出一丝平庸,未臻化境。

而“马踏飞燕”的作者在继承了前人创作心得的基础之上,大胆地摒弃习惯定势,巧妙地将飞鸟从马背上方移到了马的下方,坚定地将其踩在马的足下。并且以此为重心,将整件作品支撑起来。于险绝之中求得了绝妙的平衡。至此,也完成了这一题材作品造型的艺术构思的升华。“马雁竞驰”漆画的创作年代,大约是在秦代至西汉初年,而“马踏飞燕”铜雕的完成时间,则无论如何也应该是到了东汉时期。因此,同样的题材,早晚不同的时代,似曾相识又以迥然有异的表现手法,使我们可以看到从“马雁竞驰”到“马踏飞燕”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。正是得益于前辈艺术家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,也更有赖于后辈学者的善于学习,勇于探索,不断创新,才有了这件震砾古今的艺术杰作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长江后浪推前浪,艺术的道路才得以不断地向前延伸发展,并最终达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顶点。

首页 导航 电话 顶部